london_street

每天,世界各地的人在不同的房子裡,輪流甦醒、睡去。他們,看似平行世界,卻又彼此映照。

清晨五點,日本首都圈的上班族擠在車站月台。為了追逐一個有院子的獨棟樓房的成功人生,

他們揹上四十年房貸,日復一日的通勤四小時。

  

七點鐘,倫敦。英國的租屋世代剛從爸媽家的地下室醒來。據調查,55%的英租屋青年每個月

繳完房租和帳單後,只剩下約台幣四千六百元過活。不吃不喝全存下來,也要十三年才能存到

10%的頭期款。

 

八點鐘,離柏林市中心河畔,德國人摘下公寓陽台上的小番茄、薄荷入菜。上次漲房租是好多

年前的事,「租房並不會讓我有種受制於人的不安全感。」租屋即是家,二十九坪大的公寓,

裝修自己來,十九年如一日。

 

九點鐘,一名五十三歲的西班牙女子在強行進入的查封人員面前,從六樓自家陽台縱身跳下,

她身後的家,是過去五年來遭查封的三十五萬戶之一。

 

十點鐘,陽光灑落在公寓之國最昂貴的地段:首爾江南區。一對論及婚嫁的新人,剛看完江南區

道谷洞的高級出租公寓。因男方無力負擔四億韓圜(約一千一百萬新台幣)的年押金,雙方家庭

發生爭執,婚事陷入危機。

 

下午五點,美國人挽起袖子,戴上墨鏡,推著割草機,晚餐前要割完院子裡的草。陽光照耀著那

勞動、獨立的身影,照著他擁有的獨棟住宅、鮮綠草皮和白色圍籬,彷彿見到中產階級美國夢的縮影。

 

「親愛的,我們一起去申請買政府組屋吧!」傍晚六點,新加坡的他向女朋友求婚了。

 

晚上七點鐘,香港石門村七坪大的出租公屋裡,一家三口挨著兒子床邊的摺疊桌,拿地鐵進站的

風景下飯。在這個廁所有馬桶和洗手臺就叫奢侈的城市,他們將臥室當客飯廳,廚房是儲藏室,

浴室兼晾衣間和鞋櫃,空間毫不浪費。

 

九點,十七樓上,五子登科的中國人講起北京房價飆漲,買房「情非得已」,映照著那些在地面

上、地底下無產的「蝸居」、「蟻族」。

 

深夜,巴黎十一區。九坪大的套房裡,流洩著舒伯特的「流浪者幻想曲」,五十歲的法國人,

一杯紅酒,享受巴黎。「自己的房子讓我有安全感,不用擔心被人趕出去。」九七年,他以五萬

歐元(兩百萬台幣)買下人生的避風港。

 

凌晨一點,台北人剛熄燈。隔天報紙將登出2013全球房地產指南第二季的房價變動調查,

台灣以單季漲幅年增率7.33%高居全球第一,又一個「台灣之光」。

 

**有土斯有財?

不分國界,不同屋簷下,房子,決定了這個世代的人們怎麼活。

在日本、韓國、香港、中國、英國、西班牙,人們信仰「有土斯有財」。

房子既是套利工具、成功指標、人生枷鎖、安身立命的所在,有時還是婚姻談判的籌碼。

可是有些國家不一樣。

02_01_04  

美國算是半個有土斯有財的信徒,擁有自己的房子,不僅是財富積累,也是實現美國的核心價值:獨立。

因此,當一個人失去了房子,自身的價值和美國夢也跟著崩毀。

更難以想像的是德國,全國一半人口租屋,他們卻未曾有過流離失所的恐懼,不僅把租來的房子當

自己家,甚至每年心安理得的把錢花在度假上面。住房同醫療、教育被視為基本人權,政府致力於

穩定房價、保障房客。金融海嘯前,德國的實質房價甚至以每年1%的速度縮水。

 

面積僅台灣五十分之一的小國新加坡,在五十年內讓房屋自有率從2.5%提昇到90.1%,大學畢業生、

新婚小夫妻都能買得起房,實現人人有房,居者有其屋。

他者的故事,映照出自身的瘋狂,刺激身處台灣你我對房子和人生的反思。

不久前,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崩潰掀起全球金融風暴,展現了經濟全球化的強大破壞力,

不管你願不願意,沒有人能置身度外。

西班牙,全歐洲最愛買房的國家,房屋自有率高達82.7%。房價狂飆又驟跌,十年間翻了數倍,十年後攔腰砍半。

買房曾是全民運動,但近五年來至少有三十五萬戶房屋被查封,房價還繼續探底。

為救房市,西班牙政府修法寬限房貸繳款時間,成立壞帳銀行,拆除未完工的建案,

甚至想引進中國和俄羅斯移民來投資置產。

 

大西洋的另一頭,金融海嘯的震央,全球房市泡沫的濫觴。一名美國女子高舉馬丁路德的照片,

標題寫著「不要查封我的美國夢!」在加州示威。

2007年至2012年底,全美有超過四百萬個家被查封,美國《金融時報》認為至今尚未擺脫陰霾。

 

在英國,信仰有土斯有財的戰後嬰兒潮偷走了子女的未來。

這個世代坐擁全英國八成財富、四成房產,平均毎人擁有兩間房子。

他們的子女,卻被冠以「租屋世代」,面對高房價、通貨膨脹、薪水凍漲,終生買不起房的命運。

預見社會流動停滯,將讓年輕人更難擺脫出身,執政黨著手興建大量平價住宅、降低頭期款、協助貸款融資。

 

1990年泡沫化後,日本房市一路走跌,十五年內,六大都會區房價慘跌76%,金融海嘯又再受創。

而今,即便日本政府卯足力氣推出八成以上貸款、1.2 %利率、減稅等優惠來挽救房市,

現今年輕一代的日本人仍無信心,視買房為負債,寧租不買。

311大地震瞬間奪走了百萬人的家園和家人,更刺激日本人重新思考:家究竟是人,還是殼?

sucaiw-2010bzxz01925frr  

**德、星:住是基本人權,不是商品

當人民寄望靠房子獲利翻身,政府心裡想的是再創房地產「榮景」(高房價),透過利率、協助融資、

補貼、減稅、增加住房供給、甚至引進國外買主等手段來拉抬買氣,搶救房市。

但不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框,人民只能在房價的狂喜狂悲中輪迴。

德國,跳出了那個框框。

在德國,住,是基本人權,不是商品、理財工具、功成名就的指標或兩性關係的籌碼。

近半的德國人,只租不買。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,讓德國人有安全感,不必「買房防老」當房奴。

完善的租屋制度,更給予房客充分的保障:由政府制定合理租金,三年內漲幅不得超過20%,

漲價需經房客同意,房東不得隨意趕人,繳不出房租,政府會提供租房補助。

致力穩定房價的德國政府,還反其道而行,維持高房貸利率、高利得稅。

DSC00595  

新加坡,同樣流著華人社會的血液,也共享成家立業的華人傳統價值,但新加坡政府的房屋政策

在華人世界特立獨行。凡事作主的新加坡政府認為安邦必先齊家,新加坡政府大規模興建組屋(國宅)

售予人民,成立「公積金」制度,強制提撥二成月薪繳房貸,並提供各種補助,助年輕人成家,讓人人有房。

新加坡前內閣資政李光耀說,唯有如此,人民才能無後顧之憂地打拼,政治才會穩定,新加坡才會富強。

 

八成二的新加坡人,都住在政府組屋裡。由於組屋僅有九十九年的房屋使用權,沒有地契,房價較私人房屋低,

在新台幣兩百萬至七百萬之間。同時為了避免房市炒作,每對夫妻或三十五歲以上的單身新加坡籍公民,

只限擁有一間組屋,必須持有滿五年才能出售。同是彈丸之地,新加坡的購屋痛苦指數(房價所得比)僅為香港六成。

 

**看不見的金索,綁住你我的人生

然而,全球資金狂潮下,即便是優等生德國、新加坡,近年也擋不住國外資金進場,房子變成套利工具。

德國偏低房價,吸引許多避經濟難的南歐富人前往炒作,自2008年到今年第一季,房價漲了20%。

不止房價變貴,租金也扶搖直上。德國房客協會更估計全國短缺二十五萬套公寓,政府的住宅報告警告

更多城市與區域將面臨住屋瓶頸。外國人炒作,德國人遭殃。

人口成長太快是新加坡面臨的問題。房屋供應不及,導致二手轉售政府組屋和私人公寓的房價高漲,

漲幅達一、兩倍。政府再度投入興建全新組屋。

 

你我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年代:經濟全球化像一條看不見的金索,將你我綑綁在一起,

捲進一場常人無法參透、掌控、瞬息萬變的金融遊戲,也左右了你我的人生。

此刻,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是調、是降,微微零點幾個百分比變化,都牽動遠在數千哩外,

台灣島上百萬房貸戶的心情。

 

原文出處:http://tw.house.campaign.yahoo.net/house/2013/world/article.php?id=1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資女孩O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